广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种头痛为热厥头痛,不知道你了解多 [复制链接]

1#

清上泻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具有祛风,清热,散火的功效。主治热厥头痛。中医学对于头痛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一般外感头痛,是比较常见的,为时较短,多由风邪为主,最常见的是如感冒、发烧、或者是流感之后出现的剧烈的头疼或者有一些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头痛等,但必须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等的不同。

内伤头痛,此类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淤血为多见,也有肝火头疼,如因为生气、着急、发怒之后,或者是血压突然升高之后引起来的头痛等。肝阳上亢头痛,此型往往与一些高血压头痛有很大的联系。痰浊头疼,其特点是头痛不很剧烈,常表现为头昏沉,头脑不清利,此为痰浊痹阻清窍,清阳不升所引起的。淤血头痛,是因为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头痛。上述为内伤实证,还有内伤虚证,如常见的肾虚头痛,一些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病出现的慢性头疼,也可以归为肾虚头痛。还有气虚头疼,这类患者往往体力和精力不佳,血压偏低。还有血虚头痛,此类患者有气血不足的表现,因为脑的气血的供氧不足,导致的头痛,多见于女性的月经之后、妊娠、或者产后。也见于失血或疾病日久不愈的人。

今天我们所介绍的是热厥头痛。此头痛是因热盛气逆所致的头痛。是由邪热上攻,经气厥逆所致。证见头痛多年不愈,得寒则止,遇热则作。时痛时止,得温得暖则痛,烦热大作。《证治准绳·杂证》说:“热厥头痛,虽严寒犹喜风寒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此证为三阳郁热于内,不得伸疏所致。《古今医案按》说:“此三阳蓄热故也”。《金匮翼》说:“热厥头痛者,胃热气盛,不能下行也。其证头中热痛,虽严寒犹喜风寒,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则痛复作,其脉数或大者是也”。

对于此症的治疗,宜清泄邪热,用清上泻火汤,《兰室秘藏》说:“清上泻火汤,昔有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五七十壮。至年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犹喜寒风,其头痛则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过也。荆芥、川芎各二分,蔓荆子、当归身、苍术各三分,酒黄连、生地黄、藁本、生甘草各五分,升麻、防风各七分,酒黄柏、炙甘草、黄芪各一钱,酒黄芩、酒知母各一钱五分,羌活三钱,柴胡五钱,红花少许,细辛少许。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以水两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稍热服”。

李东垣认为火郁之火,是为阳气,是机体代谢产生的热能。阳气,随脾胃气机升降,向外发散。主要靠皮肤、头部、呼吸、大小便,将体内之热,散发和排泄出去,但最主要的器官是皮肤和头部。当散发或排泄阳气的脾胃的气机壅塞,或阳气不足无力散发阳气时,就会出现火郁证。散热,靠的是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方中重用柴胡,佐以少量的升麻,升阳举陷,以升提下陷的中气。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羌活,防风,藁本,荆芥,蔓荆子,“风升生”类药物,以助阳气的升浮,以解阳气的郁滞。正如《医方集解》中所说:“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

黄芩善清上焦之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之热,黄柏善清下焦之热。知母滋阴润燥,清热泻火。其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四药各用酒制,一是降其寒凉之性,二是取其升发之意。生地滋阴凉血,兼以生津补血。苍术燥湿健脾,顾护脾胃,以防苦寒之药伤脾胃,为佐药。甘草补脾胃元气,兼以泻火,并且调和诸药。川芎性善散,走而不守,“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也是治头痛要药,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可入少阴经,以止头痛。当归养血和营,配合川芎,红花,以养血,和血,行血。诸药合用,清气的升,郁热得到清散,热厥头痛自止。

《儒门事亲》中有一病例,彭吴张叟,年六十余岁,病热厥头痛,以其用涌药,时已一月间矣。加之以火,其人先利脏腑,年高身困,出门见日而仆,不知人。家人惊惶,欲揉扑之。戴人曰∶大不可扰。续与西瓜、凉水、蜜雪,少顷而苏。盖病患年老涌泄,目脉易乱,身体内有炎火,外有太阳,是以自跌。若是扰之,便不救矣。惟安定神思,以凉水投之,待之以静。静便属水,自然无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